天才一秒记住【九五文学】地址:95wxw.com

唐刀口中所说的防空垒,自然是一种防空工事!

只是,如果将时间线快速前行至一年后,罗斯塔夫能来到中国的这片山区参观的话,会惊讶的发现,在三座山峰顶部屹立的三座防空堡垒,其实就是在自己帝国首都屹立的三座防空塔的缩小版。

曾经时空中的1940年8月26日当晚,日不落帝国皇家空军对柏林进行了第一次空袭,这让小胡子元首感到震惊和愤怒。他立即下令加强柏林的防空能力,并亲自绘制了一份防空塔的草图,然后交给了他的总建筑师施佩尔去实施。

施佩尔聘请了柏林工业大学的教授弗里德里希·塔姆斯负责设计工作。塔姆斯设计了两种类型的防空塔,分别是g塔(战斗塔)和l塔(指挥塔)。

每座g塔的尺寸大约为705米x705米x39米,墙壁厚度为34米,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每座g塔可容纳8000人,而每座l塔可容纳3000人。

g塔上,拥有四个角楼,每个角楼都装备了两门口径为128毫米高射炮,并且配备了一门37毫米高射炮和多门20毫米机关炮以及127毫米重机枪组成的中低空防御系统。

l塔则通过通讯设备与g塔保持联系,向其提供关于敌机位置、速度、高度等信息,协助g塔进行精确的瞄准和射击。每两座防空塔会配合运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防空单元。

唐刀在陆军指挥学院进修时,见过教授用模型和光电系统模拟出的日耳曼帝国防空塔的汹涌火力。

用那位教授的话说:在没有导弹和钻地炸弹以及核弹的时代,这种建筑和火力配备的设计就是螺旋桨飞机的噩梦。

所以,在这个时空,哪怕是制造出如此工程的日耳曼人,恐怕也没唐刀清楚,一半是疯子另一半是天才的小胡子元首被激怒后的设计有多牛逼。

曾经时空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耳曼帝国和小胡子元首失败了,就连日耳曼帝国的首都柏林也被攻陷了,但柏林防空塔却被视为日耳曼帝国的最后尊严和象征。

因为它们从未被攻陷!犹如淞沪会战时的四行仓库!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940年至1945年期间,盟军对柏林进行了363次空袭,投下了大约45万吨的炸弹。

这些空袭导致了约3万人死亡,12万人受伤,还有125万栋建筑物被摧毁或损坏。

然而,在这场空中大屠杀期间,柏林的防空塔依然屹立不倒,它们以其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结构,顽强地抵御了盟军的进攻。

据统计,柏林的3座防空塔成功击落了约500架盟军飞机。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在1943年11月22日,当时米国第八航空队对柏林进行了一次规模庞大的空袭,派出了440架b17轰炸机以及500架p47和p38战斗机。

这次空袭叫做“第二次施韦因富特行动”,是米国对日耳曼帝国的首次日间空袭。米国牛仔希望能够给日耳曼帝国造成巨大损失,但他们没有预料到遭遇了柏林防空塔的顽强抵抗。

柏林防空塔的128毫米高射炮和重机枪对米国人的机群展开了强烈的火力,给米国机群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这次空袭中,共有60架轰炸机和5架战斗机被击落,还有138架轰炸机和26架战斗机遭到了损毁。这次空袭被认为是米国人在二战中遭受的最严重损失的一次空中失败。

柏林防空塔不仅在空战中表现出色,还拥有强大的对地作战能力,在柏林战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不仅可以通过高射炮和重机枪来应对盟军飞机,还能够使用火箭筒和迫击炮来对付毛熊的坦克和步兵。这些防空塔就像小型城堡一样,为日耳曼帝国人提供了最后的庇护所和坚强抵抗之地。

1945年4月16日,毛熊军开始了对柏林的总攻。他们相继突破了奥得河和尼斯河防线,并最终将柏林市包围起来。苏军总共派遣了250万人、14200门火炮、2450架飞机和1500辆坦克参与战斗。

而柏林的守军只有36个师,总共76万人,拥有2200架飞机和1500辆装甲车。其中还包括一些半军事组织,如警察、青年团和国民突击队。日耳曼帝国军无论人数、装备和士气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然而,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柏林防空塔发挥了惊人的作用,成为日耳曼帝国军最坚固的阵地,对毛熊军造成了巨大伤亡和困扰。

毛熊人为了攻占这些钢筋混凝土建筑,采取了203毫米重榴弹炮、火箭炮、焚烧弹和炸药包等多种手段。然而,即使如此,他们仍无法轻易摧毁这些防空塔。一些防空塔甚至在战争结束后仍屹立不倒,需要进行多次爆破才能拆除。

根据数据,柏林战役中,柏林防空塔成功拦截了32架盟军飞机,并且对毛熊军造成了超过4万人的伤亡,与此相比,柏林防空塔自身仅有7人死亡,二十余名军官或士兵重伤。

唐刀在紫山主峰以及另外两座海拔超过400米的山峰顶部,花费巨大人力物力构筑了三座和柏林防空塔缩小了差不多5倍的防空堡垒。

每座防空垒呈四方形,长宽各为20米,因为没有掩藏平民的需要,堡垒的高度要稍矮一些,大约为8米,中空的内部主要为通道,炮弹多储存于地下仓库中,钢筋混凝土的厚度大约为28米。

没有柏林防空塔那么高大雄壮,矮墩墩的防空垒与之相比,就像是拎着巨斧的矮人和泰坦。

但其实轮防御能力,钢筋混凝土厚度略薄但高度却大幅度降低的防空垒并不逊色多少。

这种用了高标号水泥的钢筋混凝土厚度也是经过工兵连用100公斤重‘旋风炸药’进行过测试,光是凭炸药爆发出的气浪,是没办法摧毁这种墙壁的,除非是有200毫米口径以上的加农炮用穿甲弹对准狂轰。

同样的四个角楼,每个角楼里安置了两门40毫米高射炮,在角楼周围,突出以楼体的平台上,则布设了6座20毫米机关炮炮位以及8挺4联装127毫米高射机枪战位。

防空垒的主要作用虽然是防空用,但楼体中间亦有射击孔,那里面则安装有被四行团已经基本淘汰掉的37毫米速射炮和70毫米步兵炮以及8挺马克沁重机枪。

如果防空垒平台上的20毫米机关炮和127毫米重机枪将枪口不再对准天空而是向下,这个防空垒则又成了一个可以向600米外喷射死亡火力网的怪兽。

甚至,位于峰顶的防空垒借助着自己的高度优势,可以将自己的火力最大打击范围延伸到2000米以外。

说白了,这种完全盗版自柏林防空塔的小几号防空垒才是紫山防御阵地上火力最凶猛的存在,而不是掩藏于整个防御阵地后方3000米大山深处的28门150榴弹炮。

这些重炮为了自身防御以及山区特殊地形因素,不得不牺牲射界,导致对抵近防区的日军步兵阵地有不少死角,其最大作用反而不是对日军步兵攻击,而是对日军炮兵形成威慑,使其根本不敢靠近距离紫山12公里的范围内。

而对于日军来说,这些构筑于峰顶的超级工事历时了将近半年才彻底完成,日军的侦察机从10月时就不断从高空掠过拍摄紫山地区地形,那时拍摄的不过是个大工地,一片废墟。

等到进入1月,主体结构逐渐完成时,程铁首防空营麾下的40毫米高射炮却开始对进入3000米高空的日机频频攻击,不惜血本的高空打击使日机不得不减少对紫山地区高空侦察,这也导致他们根本不知道原来那三片废墟上究竟会矗立起一个什么样的火力怪兽。

庞大的日机机群在距离紫山大约50公里的上空集结,由太行山方向向邯郸城方向进入战场,这很显然,日机的第一波打击目标并不是直面步兵的一线防御阵地,而是企图寻觅四行团藏在山谷中的炮兵、辎重等部队。

但日机的高度大多保持在3500米的高度,想凭借肉眼从高空找到具体目标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庞大的日机机群更多的是想凭借携带的超过50吨炸药以地毯式轰炸来对可能存在的目标进行摧毁。

幸好,唐刀早就防了日军这一手。

在开战前五天,王公与领衔的冀南行政公署就对紫山地区的民众进行疏散,哪怕有的村庄距离防御一线足有4公里,也在疏散之列。

足足有18个村寨大约25万人在公署行政人员和民兵们的组织下退入15公里外的太行山中。

“命令全体战机,投弹!中国人,在帝国的炮火下,颤抖吧!”坐在一架97重爆机中的宫野真受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志得意满的拿起面前的无线通话器下达军令。

轰鸣的机群下方,别的看不太清楚,但中国人的村庄却是一览无遗。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从八百开始崛起》转载请注明来源:九五文学95wxw.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红楼之挽天倾

红楼之挽天倾

林悦南兮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后世青年魂穿红楼世界中宁国远亲之上,为了免于被贾府牵连之命运,只好步步为营,然而茫然四顾,发现家国天下,乱世将临,为不使神州陆沉,遍地膻腥,只好提三尺剑,扫不臣,荡贼寇,平鞑虏,挽天倾!这一切,从截胡秦可卿开始……
历史连载1164万字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看书名就知道,这是个穿越大明朝的故事!明朝可不止只有洪武、永乐和仁宣之治,即使明朝中后期依然名臣大儒创造过短暂的辉煌......现代学渣魏广德意外来到大明朝,造反?还是算了,明帝国虽然已经腐败,但是统治基础尚在,那就只能老老实实混日子了。军户出身,可没官位给自己袭缺,为了能过上幸福生活,那就只能科举了。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历史连载406万字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挥剑斩云梦
历史连载638万字
姬唐

姬唐

乔木兮有思
一个厌倦浮华的现代人,一朝穿越大唐武德年间,成为了一个传承悠久家族的唯一嫡系……他默默地成长,为了不被当作异类,更是在五岁时才开口说话……因救平阳公主而被封男爵……他隐藏幕后拨动历史的车轮................
历史连载423万字
扼元

扼元

蟹的心
公元1213年,金国渐显虚弱,南宋依旧衰颓;西夏、大理、高丽、日本,更不足道。空前强大的力量在高原崛起,将用亿万人的鲜血灌溉欧亚大陆。浩劫当前,一个年轻人握紧弓刀,想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历史连载425万字
庆余年

庆余年

猫腻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而谁可知,人生于世,上承余庆,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正是所谓岔枝发:东风携云雨,幼藤吐新芽。急催如颦鼓,洗尽茸与华。且待朝阳至,绿遍庭中架。更盼黄叶时,采得数枚瓜。…………
历史全本564万字